close

我還滿惋惜沒有參加到之前幾場演講。原來這個展覽從十月底就開始了。但是辦公室10.11.12月整個真的是太忙碌,忙到我真的沒有辦法「出席」。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艾未未的作品,算是我第一次與他的相遇。

整個展覽的展品其實不多,只有一樓的展場,而在入口的兩個走道,展示艾未未和同輩藝術家們年輕時在紐約留學的生活紀錄照片(大約介於1980-1990年)。這個展覽的展出作品數量少也是好的,因為看完之後覺得每個作品都留下深刻印象,不像有的展覽,展品太多,其實也記不住什麼。

為何「缺席」? 翻開導覽手冊的展覽簡介,內容卻沒有提到與這個主題的關聯意義。

大約上午11:00入場時遇有導覽。我試著跟聽導覽內容,但最終發現我還是不大喜歡聽導覽。或許因為導覽員是屬機構的,機構是屬官方的,因此他們所闡述的語言,很大要,很簡單,很大眾,很淺白。他們的任務是把作品的精華轉化成大眾聽的懂的內容,可能是得到認同比訴說真義還重要。(我認為一些作品的真義,對於大眾而言應是難以接受,所以這是闡述角度的選擇)。對我而言好像很制式的一些官方說法,我不希望我的觀點受到他的影響。所以跟聽了兩個作品還是就決定自己看。

我想以後看展覽,對於每個藝術家應該要問的問題是,這個藝術家想要玩什麼。艾未未想要玩什麼? 他玩很多很廣。我覺得今天才第一天認識他,不適合輕易唐突的認定些什麼。

我所聽說的艾未未是叛逆的,是批判的,是調皮的。當我親見他的作品,讓我想到蔡國強。他們的觀念的高度,他們與議題互動、與外界聯絡的能量都是很強大的。執行力的推動非常令人欽佩。

對幾件作品快速的寫了筆記。

作品/ 中國地圖

藝術家可以在藝術裡面談政治。

這件作品是一個用木頭材質做的中國地圖。有大陸,有台灣,有海南島(但是有香港嗎?) 這看起來無疑是在講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政治,中國的版圖。用樹木材質,或許也是同出一根,同出一種的意思(不知這樣的直接詮釋是否妥當)。

在中國這樣極權政治限制言論自由的國家,他的人民要討論政治是不見容的。但是在藝術裡面呢? 藝術本質就是不受外在世界的規則所限制。藝術是屬文化的,屬美感的。所以在藝術裡面好像什麼都能說,因為「我是用一種從另一個世界的或說是另一個層次的觀點來講論這事。我沒有想要改變現狀,我沒有想要改變任何事情,我只是做出一個東西,表達我的看法,也讓你看見,至於你看了以後有什麼認知,我不管你;因為任何一個作品可以有一百個看法,一百個詮釋,但是不能說是一百個答案。」

20-30歲的年輕藝術家比較少有人關注政治的議題;有還是有,而關注的人真的就是對政治會觀心,會研究,而有些觀點和內容可以表達。

是否接近中年的藝術家尤其是男性,比較多對政治有些見解。或是說以台灣而言,民40多到50多年次的世代就比較多在年輕的時候就關注政治,我推論是因為他們在青壯年期間經歷過台灣政治社會的解嚴,在成長過程中對國民黨和民進黨發展有較多的聯結關係,以及對於國家意識的抱負及使命感所驅使。

 有三件作品是用古代的甕罐做的。我看了以後覺得殘忍,但是都有事情可以說。

 

作品/ 可口可樂的罐子

這件是用古代出土的甕罐,原本的瓶身材質,上面用白色的顏料寫上Cocacola的logo的圖案。而如果裡面真的裝了可樂,而且真的用他到來喝呢? 很奇妙的想像。當然可以講的有:全球化、時空的穿越、大企業、商品等。而在歷史的層面,今日我們使用的可樂鐵罐,在久遠以後也成為歷史了,那時,現在的鐵罐成了懷舊的容器。

 

作品/ 彩色的陶罐

另一個甕罐的情況是在外面上了鮮豔顏色的顏料。這個我比較讀不出明確的訊息,但是我說殘忍是因為好像對古人的東西強制的改造了他,把他的本質面貌改變了,我們看不到他原本的樣子。他的呼吸被不自然的現代工業顏料包覆了。或許也是他們的命運是被現代人掌握的,不管是被珍惜,或是不被珍惜。

 

作品/ 失手

第三件作品是三件大幅的照片。是在艾未未的手中,一個漢朝的甕罐,被他摔下在地面,破碎了。照片的表現是紀錄下這一刻。

 

作品/ 永久自行車

自行車的組合。Smell rubber,rubber,rubber...

想到之前在華豐輪胎任職的時候,經常習慣的那股味道-- rubber,rubber,rubber...

想到在彰化大村鄉的工廠,那間大的工廠裡面正在生產的輪胎機器運作著,輪胎在自動生產線上,一站一站的自動前進。我覺得這個景象很特殊,在我的腦海裡印記著。

也想到蔡國強展覽時候的那群灰狼的展出,就是100隻灰狼,他的路徑也是吊掛在挑高的展場。讓觀者可以穿梭在其間,感受數大作品給人的規模感受。

走進細看,發現這些自行車是訂做的,並不是成品。因為他的龍頭尚未完成。表示是特別為這個展覽準備的。所以這個作品是與廠商合作的。廠商是上海永久。

 

作品/ 多幅黑白照片展出

展場外面兩道牆展出和艾同一輩藝術家年輕的時候在紐約求學的生活照片。這些朋友現在應該都已經有些知名度有些成就。很多的照片就是一個glance。例如謝德慶的一張在蘇活區的背影。

這些攝影展品這樣的展出,好像是什麼重要的人的照片。我就想說為什麼藝術家的照片是有價值的呢? 是因為他們是明星嗎? 除了對有關心藝術的人,對一般人來講,看到一次謝德慶的背影又怎樣呢? 也或著說,對大眾不怎樣也是裡所當然的。重點是為了那些可能會覺得這些相片很珍貴的人展出的。或許我吧,我覺得珍貴。當然他讓我想到,很多在畫冊裡面看到的,更早期的前輩畫家的留學留影,像是常玉、趙無極、這些藝術家,我們如果可以一睹他們在國外生活的一個影像,好像就可以引起我們的一些想像。那天是一個怎樣的日子,他們遇到什麼人,他們和這些人有怎樣有趣的對話,或是無聊的對話? 遇到心動的女子嗎? 發生了什麼事件,他們經歷了什麼動亂,開了什麼趴,做了什麼瘋狂的事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艾未未 缺席
    全站熱搜

    sentirJ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